(通讯员 刘诗雨 汤羽彤/文 程晨 曹君萍 徐佳悦 冯星雨/摄)五十载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五十载辛勤耕耘、桃李满园。10月2日上午,东校区11教报告厅热闹非凡,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专业办学五十周年暨创新发展论坛在此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锋,社会合作处处长彭飞,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师生代表以及50余名校友参加大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小燕主持。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许锋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祖国思政教育事业一线的校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他说,当前,学校正处于奋力冲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阶段,在此征途上,师范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相关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聚力立德树人,践行时代担当,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为把学校思政教育推上一个新的更高台阶而不懈奋斗。


校友捐赠仪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蔡贤浩教授代表思政专业首届学生把当年读过的马列经典著作赠给了学院,徐时新教授和马敬桂教授还代表班级捐赠了一幅珍贵的楚绣,耗时一个月完成的非遗作品,传递了他们对母院真挚的情感;张博平、彭贤则等校友则代表思政专业76级、90级校友分别捐赠了明清时期的《荆州府志》和个人专著,他们希望思政学子学原著、读经典,做“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为奖励品学兼优、信念坚定的优秀学子完成学业,思政专业79级校友、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捐资100万设立“赵作斌奖学金”。同为思政专业79级校友的别业舫代为捐赠了资金和画作,并诵读了赵校长的贺信,字里行间,满是校友对母校的牵挂与祝福,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

院长姜学勤作学院发展报告。他全面系统总结了思政教育专业办学五十年来在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感恩、感谢、感动”!在创新发展论坛中,与会教师代表王元璋教授,1975级校友杨邦元、1979级校友李立、1983级校友雷儒金、1999级校友谭泽春、2000级校友王海涛、2001级校友胡芳、2010级校友王刚和2014级校友饶玲先后上台发言。他们深情回顾了在母校的青春足迹,共同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深厚的师生情谊,分享了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感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以及对学弟学妹的殷切期望。校友们纷纷表示,母校赋予的专业素养与精神底蕴已成为人生征程的基石,无论身处何地,都将永远铭记母校的教诲,不忘初心、努力拼搏。聆听了校友们的分享,在校学生代表冯星雨表示,她将以校友前辈为榜样,以师长教诲为指引,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实践锻炼中锤炼过硬本领,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情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创新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交流环节聚焦思政前沿,助力学科发展。胡芳教授和王海涛教授分别以《通用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范式革新与价值重塑》、《高校思政课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题作了专题分享,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大餐”。

五十年栉风沐雨,五十年初心不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思政专业建设五十周年为契机,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扩展学科内涵和外延,积极培育学科增长点,为谱写新时代高水平思政教育新篇章创造新的业绩。
(审核 刘小燕 编辑 张云雾)